文/單兆榮,63級
一次大戰後,1919年的世界民主思潮,也衝擊到日本國內,稱為「大正民主期」,派到台灣的總督改為文人,開始「內地延長主義」(號稱與日本內地同)的政策,終於頒布第一次「台灣教育令」,但修業年限及程度仍低於日本同級學校,台灣男子的高等「普通」(台人學校加上普通二字)學校4年及台灣女子的高等「普通」學校3年,都比日本國內少一年。
一次大戰後,1919年的世界民主思潮,也衝擊到日本國內,稱為「大正民主期」,派到台灣的總督改為文人,開始「內地延長主義」(號稱與日本內地同)的政策,終於頒布第一次「台灣教育令」,但修業年限及程度仍低於日本同級學校,台灣男子的高等「普通」(台人學校加上普通二字)學校4年及台灣女子的高等「普通」學校3年,都比日本國內少一年。
男子課程仍是日語、漢文和實業,女子還是日語、裁縫和手藝。所以二高女學子們的回憶多提到修身、裁縫與烹飪等維繫家庭所需課程,校訓是「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夫妻相和、持信友朋、己持恭儉、博愛於眾。」,加上台灣傳統對女子受教的看法,如果家裡有受高等教育的女孩,連父母都會自嘲是「豬(兒子)不肥,肥到狗(女兒)」,可以想見當年女子讀書的不易!
1919年〈台灣教育令〉學制,為1921年二高女成立時所用。 |
1922年〈改正台灣教育令〉學制。日台共學,為一高女、二高女共用的學制。 |
1921年成立台南二高女時,也開始區分「日本第一、台灣第二」的校名。(註一)全台唯一的例外是台中一中,因為它是林獻堂家族和友人在台中捐款而成的私立學校,比總督府的台中二中還早出現,雖然最後還是被納入官方體系,依舊保留率先成立的第一稱號。第二年(1922年),第一和第二高女開始適用的就是下表的日台共學制,也就是不論公學校、小學校和中學校,所有人都可以進入。(註二)但共學的結果反而為迅速成長的日人子弟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在各種設限和考試以日語為主的制度下,台人子弟能進入中學以上者日漸減少。於是出現奇特的現象是,台人子弟到日本升學反而比較容易。不過,赴日升學,除了學費,還有生活費,只有富家子弟機會大;中等人家子弟只能在粥少僧多情況下,留在台灣競爭少數名額。
以中學校為例,1922〜1940年間平均錄取率,台人只有15.9%,日人則51.5%。所以即使是二高女最初號稱為台灣人設立,一年後日台共學的結果,名額多被日本學生佔有,大部分的台人子弟還是就讀職業學校者多。根據這些資料逆推,間接證明當時台灣女子能夠考上二高女者,多為資優生;考入一高女者,更是鳳毛麟角,需要特殊家世背景和良好政商關係者。至於師範生的台籍錄取率只有5.1%,最低時甚至只達2.3%。師範生畢業後有職業保障,又覺得老師是女子最佳職業選項,因此當時的師範學校比一般中學校更難考,光復後國府初期經濟比較困窘的年代,也是如此。
這些少數頭角崢嶸的校友,社會表現亮眼。1925年畢業於二高女的許世賢,嘉義人口中的媽祖婆,深耕嘉義成為現代化城市。幼年時,秀才父親聘請漢文啟蒙老師,因此國學基礎紮實。一生創下許多第一,也和蔡阿信一樣進入日本東京女子醫專,又是第一位留日女醫學博士,與夫婿一起得到,美稱「鴛鴦博士」;第一位創立婦女會者(1946)、第一位女中校長(嘉義女中)、第一位女性參議員、第一位女性民選市長(嘉義市)。建設無數,觀念新穎,如提出廢娼,保護女性;曾返回祖籍歸宗,參與勞軍;但也為了理念成為無黨籍人士,是省議會時代問政「五龍一鳳」中唯一的女性,是雷震、胡適、李萬居等人打算成立的「中國民主黨」常委。頭角崢嶸、絕不妥協的個性,在母校時,拒絕為天皇生日寫賀卡就可看出;228事件時,以參議員身分參與水上機場協商,險遭不測。後又主張開放探親,弭平歷史傷痕。這位仰慕孫中山棄醫從政40年的女中豪傑,是嘉義政治世家「許家班」的開創者,女兒張文英、張博雅也先後成為嘉義市長。(註三)
許世賢銅像,嘉義市中正公園。1925年二高女畢業,開啟嘉義許家班的政治世家。 (來源:維基百科) |
1928年二高女畢業的許春菊,因為莊無嫌老師的鼓勵,受到莊無嫌老師的鼓勵,到日本讀奈良師範,畢業後回母校任教。嫁給梁炳元後,同赴日本傀儡政權的滿州國,直到戰後回台。從1951年當選臨時省議會議員開始,到正式省議員,連續多屆;1969年轉換跑道為立委,積極爭取教育經費。又為了增加法學素養,再攻讀日本法律碩士,直到1991年隨國會全面改選而退職。40年民意代表生涯,說明梁許春菊為鄰里服務的熱情和認真受到肯定,退休後仍繼續在教會發光發熱。 (註四)
梁許春菊省議員、立委。1928年二高女畢業。(來源:台灣省諮議會) |
註一:有關日本時代和國府時代學校名稱對應,可見維基百科條目:舊制中學校(日本)
註二:圖表改繪自師大歷史系吳文星教授的演講文,〈日據時期的台灣教育〉,輔英科技大學,2005年。
註三:有關許世賢的資料,參考自施叔青、蔡秀女編,《世紀女性,台灣第一》,麥田出版社,1999年,PP.159-188。此書為影像紀錄片的文字檔。
註二:圖表改繪自師大歷史系吳文星教授的演講文,〈日據時期的台灣教育〉,輔英科技大學,2005年。
註三:有關許世賢的資料,參考自施叔青、蔡秀女編,《世紀女性,台灣第一》,麥田出版社,1999年,PP.159-188。此書為影像紀錄片的文字檔。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