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嵐伶,106級
臺北市和平東路街道旁美術館,一整面透亮落地窗溢出館內亮白的光線,讓人直接看到建築內部一位女士,穿著孔雀石綠、赭色、寶藍碎花雜揉的洋裝,外罩的軟柔灰色線衫自然垂下。女士聊天時的眉眼、氣質間,散發著知性與優雅。
她是林曼麗,現任北師美術館(MoNTUE)館長、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北美館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
「從小我對美這件事情,是很有意識的。」林曼麗說。林媽媽是服裝設計師,也研究插花、花藝(Art Flower),婚後有了四個孩子仍在先生支持下到日本學服裝設計。林曼麗輕笑著說,讀師大美術系時,總是穿著媽媽親手設計、縫製的精緻服裝,還因此被同系同學調侃「是音樂系的」。林曼麗的父親則是個熱愛做木工的物理學家,「物理就是生活」是林爸爸的信念,他講求的是作品實用性與美感兼具。
「爸爸是家中的馬蓋先!」語氣雀躍的林曼麗,彷彿回到當初天真靈動、期待爸爸新創意的小女孩。在家庭的熏染下,美感就是林曼麗浸染的日常。
「安平夕陽是我現在一閉上眼睛都能浮現出來的,那是我生命中的『原風景』。」早在高中時代林曼麗已經探覺了底心的叛逆因子,縱使考上臺南女中,仍不能滿足她內心色彩單調的青春調色盤。踩著腳踏車踏板,追逐斜陽的日子,安平那西下的火球點燃了林曼麗對藝術的澎派熱情,讓她認定「藝術、美學是生活的核心」。
她是林曼麗,現任北師美術館(MoNTUE)館長、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北美館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
「從小我對美這件事情,是很有意識的。」林曼麗說。林媽媽是服裝設計師,也研究插花、花藝(Art Flower),婚後有了四個孩子仍在先生支持下到日本學服裝設計。林曼麗輕笑著說,讀師大美術系時,總是穿著媽媽親手設計、縫製的精緻服裝,還因此被同系同學調侃「是音樂系的」。林曼麗的父親則是個熱愛做木工的物理學家,「物理就是生活」是林爸爸的信念,他講求的是作品實用性與美感兼具。
「爸爸是家中的馬蓋先!」語氣雀躍的林曼麗,彷彿回到當初天真靈動、期待爸爸新創意的小女孩。在家庭的熏染下,美感就是林曼麗浸染的日常。
「安平夕陽是我現在一閉上眼睛都能浮現出來的,那是我生命中的『原風景』。」早在高中時代林曼麗已經探覺了底心的叛逆因子,縱使考上臺南女中,仍不能滿足她內心色彩單調的青春調色盤。踩著腳踏車踏板,追逐斜陽的日子,安平那西下的火球點燃了林曼麗對藝術的澎派熱情,讓她認定「藝術、美學是生活的核心」。
林曼麗留日時期,來源:林曼麗提供 |
高中時林曼麗開始寫新詩,還參加了救國團的復興文藝營劇本創作組,在班上編劇、導戲。她也很有繪畫天分,美術老師吳夢華特別欣賞和關照她。
「最純粹的原點」是林曼麗為高中下的註解,林曼麗高二已經清楚自己未來要走上藝術之路,填志願時她「叛逆」地只填了師大美術系――果真如願擠進僅四十位名額的師大。
大學時,林曼麗參加的社團是「兒童教育社」,每週六日到孤兒院、育幼院教孩童作畫,開啟了她對藝術教育的初步想法。「我覺得要把這些幼苗保護好,這種創意是越小越自由,越不受拘束的。」
「每天累到回家都流鼻血」是林曼麗師大剛畢業的生活寫照,當時在安定國中任教,全校各班的美術課由她包辦。一年後,她前往日本留學,修習「藝術教育」。同學們質疑她為什麼不念藝術創作,林曼麗理直氣壯地回答:「如果臺灣的藝術水平不夠,你們這些藝術家也沒有飯吃。」
她在東京大學大熬過十年光陰,成為東京大學一百多年歷史中的第二十四位博士,第一位外國籍博士,第一位女性博士。在那時相當排外、男女極不平等的東大,「你一定要比別人優秀,才不會被別人踩在地上」。
博士學位還未取得,林曼麗就收到了來自臺北師範學院(今臺北教育大學)的聘任邀請,成為年輕有為的女性系主任。
「我學成了之後就是要回來臺灣服務,如果用在其他國家,不是就太沒有意義了。」
一九九六年,林曼麗成為北美館館長,其後出任故宮院長,更上一層樓。她的行政能力非常強,這兩個官職一點都難不倒她。一九九八年她首創「臺北雙年展」;二○○六年,在其領導下故宮的形象廣告「Old is New」更榮獲了美國博物館協會(AAM)謬思獎的金牌獎,翻轉了大眾對於故宮老舊的印象。
「專業知能是必備的,但還是要不斷地吸收累積,因為時代一直在改變。而且,要做就要做得不一樣。」
林曼麗指向美術館透亮的落地窗外――那層層校舍建築,稱自己「生很多小孩」,她在這個臺灣藝術系的發祥地再次設系建館,藝術館、北師美術館都是因她孵育誕生,而北師美術館雖然腹地不大,卻完全不輸專業美術館,展覽內包羅萬象,一個個新世界都在這兒開啟。她比喻策展就像是「當個導演,帶領整個團隊去創造更偉大的事」,今年十月七日才在北師美術館開展的「日本近代洋画大展」便結合了AR技術、「光通訊」,更不用說之前讓蔡明亮導演的電影作品進入美術館策展等等前衛想法……
我們能感受到林曼麗樂在工作、充滿創意,而且勇於承擔,做什麼都做得很好。
林曼麗認為「人」與「尊重」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礎,能培養一個團隊的共識,讓大家一起進步,她也希望能如她所期望與推廣的,臺灣的藝術水平日漸提升,創意、想像肆意在臺灣這片土地狂奔。
「最純粹的原點」是林曼麗為高中下的註解,林曼麗高二已經清楚自己未來要走上藝術之路,填志願時她「叛逆」地只填了師大美術系――果真如願擠進僅四十位名額的師大。
大學時,林曼麗參加的社團是「兒童教育社」,每週六日到孤兒院、育幼院教孩童作畫,開啟了她對藝術教育的初步想法。「我覺得要把這些幼苗保護好,這種創意是越小越自由,越不受拘束的。」
「每天累到回家都流鼻血」是林曼麗師大剛畢業的生活寫照,當時在安定國中任教,全校各班的美術課由她包辦。一年後,她前往日本留學,修習「藝術教育」。同學們質疑她為什麼不念藝術創作,林曼麗理直氣壯地回答:「如果臺灣的藝術水平不夠,你們這些藝術家也沒有飯吃。」
她在東京大學大熬過十年光陰,成為東京大學一百多年歷史中的第二十四位博士,第一位外國籍博士,第一位女性博士。在那時相當排外、男女極不平等的東大,「你一定要比別人優秀,才不會被別人踩在地上」。
博士學位還未取得,林曼麗就收到了來自臺北師範學院(今臺北教育大學)的聘任邀請,成為年輕有為的女性系主任。
「我學成了之後就是要回來臺灣服務,如果用在其他國家,不是就太沒有意義了。」
林曼麗任故宮院長時期,來源:林曼麗提供 |
一九九六年,林曼麗成為北美館館長,其後出任故宮院長,更上一層樓。她的行政能力非常強,這兩個官職一點都難不倒她。一九九八年她首創「臺北雙年展」;二○○六年,在其領導下故宮的形象廣告「Old is New」更榮獲了美國博物館協會(AAM)謬思獎的金牌獎,翻轉了大眾對於故宮老舊的印象。
「專業知能是必備的,但還是要不斷地吸收累積,因為時代一直在改變。而且,要做就要做得不一樣。」
林曼麗指向美術館透亮的落地窗外――那層層校舍建築,稱自己「生很多小孩」,她在這個臺灣藝術系的發祥地再次設系建館,藝術館、北師美術館都是因她孵育誕生,而北師美術館雖然腹地不大,卻完全不輸專業美術館,展覽內包羅萬象,一個個新世界都在這兒開啟。她比喻策展就像是「當個導演,帶領整個團隊去創造更偉大的事」,今年十月七日才在北師美術館開展的「日本近代洋画大展」便結合了AR技術、「光通訊」,更不用說之前讓蔡明亮導演的電影作品進入美術館策展等等前衛想法……
我們能感受到林曼麗樂在工作、充滿創意,而且勇於承擔,做什麼都做得很好。
林曼麗認為「人」與「尊重」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礎,能培養一個團隊的共識,讓大家一起進步,她也希望能如她所期望與推廣的,臺灣的藝術水平日漸提升,創意、想像肆意在臺灣這片土地狂奔。
林曼麗與愛女,來源:林曼麗提供 |
首圖說明:本文主角林曼麗女士近照
首圖來源:林曼麗提供
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一年級學生
展覽「台灣美術再發現-不朽的青春」2020.10.17-2021..1.17,在北師美術館,好看,推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