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到高中,我在省南女度過六年光陰。從ABC到英國文學,是一條從崎嶇小路走向陽光大道的歷程。回想起來,頗為艱辛。而當年下盡苦功的學習,成為我終身浸淫的志業,悠游在莎士比亞文字魅力中,這一段經歷,想分享給學妹們,在學習的道路上不寂寞。
我們當年,初一才接觸英文,才開始上英文課。本來以為ABC在暑假已經背熟了,就可以輕鬆的學會英文。開學了却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哪知26個字母可以拼湊出無窮無盡的生字?哪知詞類很多,而且動詞會長尾巴,會扭動變化。哪知字的排列不同,用意不同。哪知有的要大寫,有的只要小寫。
句子要有動詞,有,像電影;沒有,只是一張照片,沒有生命,不是句子。語氣不同,句子結構就不同。時間不同,過去、現在、未來,句子又是不同。這些迎面而來的困惑,讓我的考試總是在及格邊緣漂浮。痛苦惶恐了一整年後,決心一定要打開這個結。於是在初一的暑假,買了一本英文文法,逐字逐句的細讀。暑假結束前,終於把文法弄懂了!
有了文法沒有字彙,就如同有了設計沒有建材,蓋不了房子。要增加字彙只能多看多查多背。要想看願查勤背的動力,則需要有強大興趣的催促。我從初中開始狂熱的愛上電影,尤其是好萊塢的電影,英文電影雜誌就是我日夜捧著的寶貝。為了急切的想要知道喜愛的明星的一切,ㄧ有空閒就試著讀,可是每四個字就有一個不懂的生字,只好耐著性子勤翻字典,翻久了字也就記住了,雜誌也越看越順了。
有了設計(文法),有了建材(字彙),沒有品味美感涵養也蓋不了好房子(文章)。文學作品的閱讀可以培養對感官心靈美的敏銳。散文幫助思路的梳理,小說增促人性的理解與人生的領悟,詩篇則啟示用字的精準,音韻的優雅,智慧的濃縮,規律的自在。所以我從高中開始自己唸簡單的英文作品,到了高三試着看英詩。
由初中的中文翻譯小說到高中的英文詩篇,我對英文的喜愛,決定了這一生英國文學的鑽研。
到了台大外文系,我比班上的同學似乎起步得早,所以繼續我自己的課外閱讀,而在一百多位同學之中只有十幾個人選修莎士比亞。半懂半不懂地摸索,可是心理的震撼和感動至今還在。以後每過一陣子會再讀一遍,一次比一次深入,句子再也不那麼彆扭,莎翁的兩萬多個用字也不再是一面推不倒的牆了。
句子要有動詞,有,像電影;沒有,只是一張照片,沒有生命,不是句子。語氣不同,句子結構就不同。時間不同,過去、現在、未來,句子又是不同。這些迎面而來的困惑,讓我的考試總是在及格邊緣漂浮。痛苦惶恐了一整年後,決心一定要打開這個結。於是在初一的暑假,買了一本英文文法,逐字逐句的細讀。暑假結束前,終於把文法弄懂了!
有了文法沒有字彙,就如同有了設計沒有建材,蓋不了房子。要增加字彙只能多看多查多背。要想看願查勤背的動力,則需要有強大興趣的催促。我從初中開始狂熱的愛上電影,尤其是好萊塢的電影,英文電影雜誌就是我日夜捧著的寶貝。為了急切的想要知道喜愛的明星的一切,ㄧ有空閒就試著讀,可是每四個字就有一個不懂的生字,只好耐著性子勤翻字典,翻久了字也就記住了,雜誌也越看越順了。
有了設計(文法),有了建材(字彙),沒有品味美感涵養也蓋不了好房子(文章)。文學作品的閱讀可以培養對感官心靈美的敏銳。散文幫助思路的梳理,小說增促人性的理解與人生的領悟,詩篇則啟示用字的精準,音韻的優雅,智慧的濃縮,規律的自在。所以我從高中開始自己唸簡單的英文作品,到了高三試着看英詩。
由初中的中文翻譯小說到高中的英文詩篇,我對英文的喜愛,決定了這一生英國文學的鑽研。
到了台大外文系,我比班上的同學似乎起步得早,所以繼續我自己的課外閱讀,而在一百多位同學之中只有十幾個人選修莎士比亞。半懂半不懂地摸索,可是心理的震撼和感動至今還在。以後每過一陣子會再讀一遍,一次比一次深入,句子再也不那麼彆扭,莎翁的兩萬多個用字也不再是一面推不倒的牆了。
幾十年後,我開始了十年的莎士比亞原作閱讀學程,從2006年到2016年,在洪建全基金會的敏隆學堂,以一年兩季各兩個劇本,十年二十本,和學員一起讀莎翁,學員人數也從20多人到100多人。
從「羅密歐與朱麗葉」開始,第二本看「第十二夜」喜劇,譲學員更熟悉莎氏語言文風後,開始硏讀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塞羅」、「李爾王」、「馬克白」。悲劇之後,看了兩本喜劇舒緩一下,「仲夏夜之夢」、「維尼士商人」。接下來是兩本羅馬史人物的悲劇,「凱撒大帝」、「安東尼與克里歐佩姬」。再安排一本喜劇作為緩衝,「無事生非」。
至於歷史劇,為了讓學員不被陌生的英國歷史人事物所混淆,我依時代君王來安排課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接下來再以一本喜劇做情緒的間隔,「皆大歡喜」。最後是晚期的悲喜劇「派里克力斯」、「冬天的故事」。最後一本「暴風雨」,于2016年4月29日結束,時値莎士比亞逝世四百週年。
從「羅密歐與朱麗葉」開始,第二本看「第十二夜」喜劇,譲學員更熟悉莎氏語言文風後,開始硏讀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塞羅」、「李爾王」、「馬克白」。悲劇之後,看了兩本喜劇舒緩一下,「仲夏夜之夢」、「維尼士商人」。接下來是兩本羅馬史人物的悲劇,「凱撒大帝」、「安東尼與克里歐佩姬」。再安排一本喜劇作為緩衝,「無事生非」。
至於歷史劇,為了讓學員不被陌生的英國歷史人事物所混淆,我依時代君王來安排課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接下來再以一本喜劇做情緒的間隔,「皆大歡喜」。最後是晚期的悲喜劇「派里克力斯」、「冬天的故事」。最後一本「暴風雨」,于2016年4月29日結束,時値莎士比亞逝世四百週年。
作者為前陽明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慈濟大學英文老師
照片:廖雅惠回憶當年南女舊事。(楊淑芬攝)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