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總統直選後的政治情勢,讓人民的意志獲得充分展現。伴隨著政治上的自由開放,教育亦產生重大變革。教官退出校園的聲浪甚囂塵上,迫使其角色從管制一變而為輔導;之前的《師資培育法》讓教師特質由一元保守趨向多元開放;2000年之後國立高中職校長選任制度由派任制改為遴選制,學生、家長、老師的意見一定程度左右了校長人選。
1995年宣布廢考高中三民主義,其後隨著「95暫綱」的實施,政治思想教育完全終結。2005年教育部訓令關於服儀、校規的修訂應有行政、教師、家長、學生等代表參與會議討論。以上種種變革都使得高中校園風氣丕變,再也不是過往安靜順服的模樣。
科技也在教育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990年代以後臺灣網路逐漸發達,1995年以後高中校園逐漸普及網際網路之運用。而2000年之後第三代手機風行,半數以上的學生人手一機,網路部落格、臉書亦成為交換意見的重要平台,訊息之流通因此更加廣泛而快速。
就在這樣的氛圍下,2010年3月15日爆發南女學生於升旗時集體脫褲抗議事件。透過網際網路,南女瞬間成為全球矚目焦點,全國各中等學校學生亦隱隱然動,南女人霎時成為高中生抗議行動的引領人。
圖7:「南女由我們來定義」宣傳單,至今仍貼在某些班級的牆壁上 |
315短褲事件概述如下:
2010年2月24日,學務處於導師會報中公布服裝儀容新規定,2月25日開始實施,師生反彈開始。其後學生、教師、家長多次向校方抗議與反映,皆不果。
3月1日,公民老師陳正益提出「南女由我們來定義」的呼籲。(圖7)3月9日,學生群出現「公民不服從」的論述。
3月13日,由高三幾位學生負責的「短褲幫」網站開站。學生改寫的「說好的短褲呢?」開始傳唱。(改編自周杰倫的「說好的幸福呢?」)
3月14日,學生運用網際網路和手機簡訊,串連升旗時著短褲的行動。
3月15日,升旗儀式結束,於喊完「校長早」後集體脫掉黑長褲,露出南女運動短褲。隨後學生代表直接向校長表達訴求。當日之擴大行政會報通過將於3月19日召開由班聯會學生主持的生輔規範研討會。
3月18日,自由時報披露短褲事件。短褲幫表達抗議的主體不是教官,他們期待良性溝通,對部分媒體聳動、扭曲的報導亦表不滿。
3月19日,召開生輔規範研討會,家長、教師、校友會等代表列席關切。
3月27日至4月7日,先後召開四次服儀校規修正會議,提出建議案。4月21日召開全校臨時校務會議,但因意見不一,服儀修正案並未通過,議決擇期再開。6月29日,於期末校務會議中,服儀修正會議之建議案未再討論,旋即通過。
臺南女中之315短褲事件,恰接在北一女校方於2009年2月校務會議中否決班聯會穿著短褲進出校門的提案之後,且事件經「後知後覺」(15日發生,18日見報)的媒體報導後,學界、政界均賦予高度關注,且樂於各自解讀,雖屬為「盍各言爾志」之論,與學生原意不見得相同,但其影響力巨大。只可惜群眾是善忘的,2015年11月2日臺中女中僅十餘人之脫裙爭穿短褲抗議行動,竟輕易取代了前此南女千人脫褲爭穿著自由之壯舉。後者之各項報導中,竟無一家一詞提及5年前臺南女中的短褲事件,媒體之疏懶由此可見!
抗議過程中,南女校友的角色特別值得一提。
一群年輕校友開設「說好的自由呢?」網站,他們堅守支持、提點、不干涉的原則,以溫柔而有力的方式遠遠近近地守護他們摯愛的南女!3月19日召開生輔規範研討會時,高中第一屆校友王秀蓮特別採買了一大綑校花桔梗,放置於自強樓玄關處,任由學妹拿取。他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注視、關愛南女,間接而溫婉,寧靜卻動人。由於短褲事件,一群二三十歲的年輕南女人,和八十歲資深南女人,竟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
事件中比較可惜的是,「南女由我們來定義」和「公民不服從」的觀念雖被舉揭出來,但焦點鎖在短褲,並未深入論述,是莫大遺憾!
2014年以後南女的校園民主進入一個新的里程。校園內開始有學生私下組織常態性團體,極有目的性地進行各項活動,其關心議題受社會政治現象牽動,已漸有學生政治運動的氛圍。他們在2014年辦理支持多元成家快閃、支持太陽花學運反服貿黑箱快閃,以及2015年辦理反課綱微調研討、教科書展覽等活動。自1977年以來矗立於南女一隅的蔣介石銅像,在他們長期的關注、鼓吹下,於2017年3月11日由校方執行拆除。(圖8)此一趨勢仍持續發展中。
1993年的抗議行動,學生以口頭、電話聯繫,事前事後皆與平面或電子媒體無關。2010年的抗議行動,學生以網路、手機簡訊串連,形成波瀾壯闊的運動,但事前並未與媒體接觸,事後雖有人將當天視訊畫面上傳YOUTUBE、FB,但既非發起抗議行動的短褲幫為之,且短褲幫亦曾表達對媒體報導誇大不實不滿,可見發起者界定其行動為校內事件,未曾思考與媒體發生任何干連。此說由事件發生後3天才由自由時報記者報導可知。2014年之後南女學生以組織的型態,與校內外各項議題連動,並嘗試結合大學與社會資源,網路技術成熟,與媒體的關係較前積極,但可能內部意見多元,有時略顯曖昧,欲拒還迎,大致仍以主動接觸為其基本態度。
2010年2月24日,學務處於導師會報中公布服裝儀容新規定,2月25日開始實施,師生反彈開始。其後學生、教師、家長多次向校方抗議與反映,皆不果。
3月1日,公民老師陳正益提出「南女由我們來定義」的呼籲。(圖7)3月9日,學生群出現「公民不服從」的論述。
3月13日,由高三幾位學生負責的「短褲幫」網站開站。學生改寫的「說好的短褲呢?」開始傳唱。(改編自周杰倫的「說好的幸福呢?」)
3月14日,學生運用網際網路和手機簡訊,串連升旗時著短褲的行動。
3月15日,升旗儀式結束,於喊完「校長早」後集體脫掉黑長褲,露出南女運動短褲。隨後學生代表直接向校長表達訴求。當日之擴大行政會報通過將於3月19日召開由班聯會學生主持的生輔規範研討會。
3月18日,自由時報披露短褲事件。短褲幫表達抗議的主體不是教官,他們期待良性溝通,對部分媒體聳動、扭曲的報導亦表不滿。
3月19日,召開生輔規範研討會,家長、教師、校友會等代表列席關切。
3月27日至4月7日,先後召開四次服儀校規修正會議,提出建議案。4月21日召開全校臨時校務會議,但因意見不一,服儀修正案並未通過,議決擇期再開。6月29日,於期末校務會議中,服儀修正會議之建議案未再討論,旋即通過。
臺南女中之315短褲事件,恰接在北一女校方於2009年2月校務會議中否決班聯會穿著短褲進出校門的提案之後,且事件經「後知後覺」(15日發生,18日見報)的媒體報導後,學界、政界均賦予高度關注,且樂於各自解讀,雖屬為「盍各言爾志」之論,與學生原意不見得相同,但其影響力巨大。只可惜群眾是善忘的,2015年11月2日臺中女中僅十餘人之脫裙爭穿短褲抗議行動,竟輕易取代了前此南女千人脫褲爭穿著自由之壯舉。後者之各項報導中,竟無一家一詞提及5年前臺南女中的短褲事件,媒體之疏懶由此可見!
抗議過程中,南女校友的角色特別值得一提。
一群年輕校友開設「說好的自由呢?」網站,他們堅守支持、提點、不干涉的原則,以溫柔而有力的方式遠遠近近地守護他們摯愛的南女!3月19日召開生輔規範研討會時,高中第一屆校友王秀蓮特別採買了一大綑校花桔梗,放置於自強樓玄關處,任由學妹拿取。他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注視、關愛南女,間接而溫婉,寧靜卻動人。由於短褲事件,一群二三十歲的年輕南女人,和八十歲資深南女人,竟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
事件中比較可惜的是,「南女由我們來定義」和「公民不服從」的觀念雖被舉揭出來,但焦點鎖在短褲,並未深入論述,是莫大遺憾!
2014年以後南女的校園民主進入一個新的里程。校園內開始有學生私下組織常態性團體,極有目的性地進行各項活動,其關心議題受社會政治現象牽動,已漸有學生政治運動的氛圍。他們在2014年辦理支持多元成家快閃、支持太陽花學運反服貿黑箱快閃,以及2015年辦理反課綱微調研討、教科書展覽等活動。自1977年以來矗立於南女一隅的蔣介石銅像,在他們長期的關注、鼓吹下,於2017年3月11日由校方執行拆除。(圖8)此一趨勢仍持續發展中。
1993年的抗議行動,學生以口頭、電話聯繫,事前事後皆與平面或電子媒體無關。2010年的抗議行動,學生以網路、手機簡訊串連,形成波瀾壯闊的運動,但事前並未與媒體接觸,事後雖有人將當天視訊畫面上傳YOUTUBE、FB,但既非發起抗議行動的短褲幫為之,且短褲幫亦曾表達對媒體報導誇大不實不滿,可見發起者界定其行動為校內事件,未曾思考與媒體發生任何干連。此說由事件發生後3天才由自由時報記者報導可知。2014年之後南女學生以組織的型態,與校內外各項議題連動,並嘗試結合大學與社會資源,網路技術成熟,與媒體的關係較前積極,但可能內部意見多元,有時略顯曖昧,欲拒還迎,大致仍以主動接觸為其基本態度。
圖8:即將拆除吊起:2017年3月11日(臺南女中) |
結語
日治初期因領土新得,軍政為首要之務;到了中期為了同化臺人,雖然依舊是政治優於教育,但與日本內地同步,完整的中學教育庶乎可幾;洎至中日大戰爆發,在總動員令下,為了戰爭步步緊縮,太平洋戰爭後,教育已淪為軍政之附庸而不可求得。
戰爭結束國軍來臺,初期的扞格雖亦引發動盪,但軍政之控制力畢竟尚非全面,既經現代化洗禮多年的臺灣,生活與紀律自有其節奏,軍政情勢雖然嚴峻,卻較無暇顧及教育,而物資之匱乏,反倒更能凝聚學習意志。戒嚴之宣布與隨之而來的國府遷臺,令教育又再一次成為政治的附庸,校園內的三民主義與軍訓課程,校園外的救國團組織活動,將柔性之思想控制演繹至最高境界。
解嚴之後,思想行動像開了閘門的水流,滲入已然乾涸的壤土,自由的花朵在充分汲取養分,調整閉瑣的體質後,緩緩燦開,並一步步地衝破桎梏,終至思想奔瀉,一發不可收拾,政治對教育的控制顯然已不可得了。
在發達的網路與先進的手機面前,任何控制將無所遁形。隨著科技的躍進,教育也以有別以往的方式開展,一條新的教育之路將無限延伸。即使三民主義仍是課程,即使教官管制力一如從前,思想控制亦勢不可能。然則黨政軍退出校園,是否政治從此遠離教育?顯然不能太過樂觀。各政黨仍以其發展且能長期執政為首要考量,在校園明的經營不可得,但校園之外難明的寬廣空間卻仍是其競技場。其以基金會、研習營等方式,吸引高中以上青年接受其訓練、導引,然後由外而內,校園內政治依舊與我們常相左右,純粹的教育似乎永遠只存在於書冊之中。然民智既開,已然覺醒之靈魂是否仍然願意任人擺布,就看政黨、教師、學生之間三方的拔河,究竟誰是贏家!
參考資料:
《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游鑑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0),1988年12月
《我們的母校-台南女中建校90週年》,臺南女中校友會,2007年
《原州立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校友錄》,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校友會,1981年
《台南女中》、《南女青年》、畢業紀念冊,臺南女中
《一段跨時代的故事:台灣學生運動史研究》林仁傑,碩士論文,93年
《台灣解嚴後校園內外環境與野百合學運成形之關聯》,林孟潔,碩士論文,98年6月
《80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鄧丕雲,前衛出版社,1995年6月
《誰捉弄了臺灣教改?》周祝瑛,心理出版社,2003年
〈日據時期的臺籍護士〉,游鑑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第23期,83年6月
〈學生運動的兩條路線〉,劉一德,收入范雲編《新生代的自我追尋─台灣學生運動文獻彙編》
一高女第27回生張玉琴、一高女第28回生韓淑馨、二高女第24回生陳淑枝口述回憶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