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70級 張瑞玲 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
郭乃文 現任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校園是一個學習的地方、與朋友談天說地話夢想的地方、運動嬉鬧的地方,一天裡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這裡生活。它的環境氛圍可以讓你感覺舒適愉快,也有可能讓你心煩氣躁。有條童謠「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台南女中的地理位置就好像這條童謠,建在坡地上,前有河後有城牆,坡上有綠樹。
站立在校門口,屬福安坑溪支流的小河,滄海桑田著。由小河變凹地,凹地被改造成菜園,再變成球場、停車場,如今成了活動中心和道路。驀然回首,紅樓依舊,不論歷經了多少歲月和戰亂,宛如母親張開雙手,隨時等待著遊子的歸來。進入了門廊就好像進入了時光隧道,百年來學子們的生活一幕幕展開。
日治時期校地選定的第一要件是求學環境的衛生品質控制,所選區位常位於公園、神社之邊。又為便於學生通學考量,更希望選於市區內或市區旁。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建校即選定位於開山神社旁且坐落於古臺南臺地、安平平原以及櫻丘沙丘群交界的區域,北側有福安坑溪,南面有城牆為其屏障,符合了提供學生平心靜氣地唸書、及衛生狀況良好場所及交通便利等條件。
古府城的地形,東半部為台地,西半部則急遽傾斜,隔一台江,與外圍沙丘形成內海,其間有數條東西向的河流切割,注入台江。全市地形由東而西可概分為大灣低地、台南台地、櫻丘砂丘、與安平平原四個地形區。城垣之內,有七座小山丘突出於地表,堪稱為台南府城的龍脈。而城內有南北兩條溪流,北為「德慶溪」、南即為流經台南女中前門的「福安坑溪」。
臺南城環牆的形狀如「半月沈江」,故有半月城之稱。其位置約在今勝利路(通過成功大學、台南一中、光華女中、勝利國小校園)、光華街、樹林街(通過南大附小、台南女中、建興國中校園)、西門路(南英商工圍牆、立人國小)、公園北路(台南公園)。日據之後,1907年開始拆除從大西門與小西門之間的城牆。1918年則拆除大北門東段及小
南門與大南門間的圍牆,僅僅留下第一高等女學校這段作為與城牆外的師範學校間區隔。
〈圖1〉城門與沙丘位置示意圖(底圖來源:台南市舊城歷史區域文化資產區域環境整合計畫) |
當時的「臺灣公立中學校規則」與「臺灣公立高等女學校規則」中,對於校舍配置有所規定,校舍、體操場、校具、學生宿舍及教職員宿舍皆須備全,甚至還包括對農業實習園的說明。校內規劃以機能區分,將動(室外體操場、室內體操場、講堂等)、靜(行政事務與教學空間等)分離為原則,另加學生宿舍及餐廳(食堂)區。區隔時,以室內外運動場空間做為空間配置的重心,使行政事務與教學空間及學生宿舍區圍繞著此戶外性的空間。
臺南高等女學校之校內土地運用,幾乎也依據此格式來建設。一高女於大正六年(1917)創校,校舍於大正八至十四年(1919~1925)陸續完成。原校地面積約16,000坪(53,000平方公尺),形狀略成長方形,由北端福安坑溪處入校門。昭和元年起(1926~1944),向慈惠院借地,使校園基地增加北側1,379坪做為球技場、西北側428坪及西南側335坪,借地讓運動場之形狀更方正(約配置3,000坪),但也起伏更多。因循地形而以階梯作為落差連接,世代學子在行政與教學區間上下跑跳,也使得裝飾圍籬自然成就了少女的浪漫風情。
臺南高等女學校之校內土地運用,幾乎也依據此格式來建設。一高女於大正六年(1917)創校,校舍於大正八至十四年(1919~1925)陸續完成。原校地面積約16,000坪(53,000平方公尺),形狀略成長方形,由北端福安坑溪處入校門。昭和元年起(1926~1944),向慈惠院借地,使校園基地增加北側1,379坪做為球技場、西北側428坪及西南側335坪,借地讓運動場之形狀更方正(約配置3,000坪),但也起伏更多。因循地形而以階梯作為落差連接,世代學子在行政與教學區間上下跑跳,也使得裝飾圍籬自然成就了少女的浪漫風情。
〈圖2〉大正11年 (1922) 南第一女高校園配置(底圖來源﹕臺南女中檔案室) |
做法室、游泳池、教師宿舍、雨天運動場、特別教室等。校門進入後,左側為門衙所(現警衛室),進入校區依序則為本館、學寮、食堂;本館東側設置一棟約120坪之雨天體操場(昭和年間(1926~1944),並增設習作、家事等教室。學寮東側設置戶外水泳場,長度25公尺,寬度10.7公尺,西側則配置戶外庭球場4座。建築費合計花用372,375円。之後的支援空間還有茶室、音樂練習室、舍監室等。以日籍學生為主。
〈圖3〉大正15年 (1926)分期配置圖(底圖來源﹕臺南女中檔案室) |
〈圖5〉二高女校園配置 |
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前後,台灣三大林場陸續大量開發木材作為建築上之使用,此段時間設立之中學校舍本棟大都以木造方式加以構築,二高女也不例外。這也是二高女美麗的全木校舍,後經戰爭一炸即燒之因。以木構方式之校舍為因應台灣天氣,其入口造型多運用建築量體組構手法,來創造入口的意象,並於屋頂屋脊上採用換氣窗,凸出一字型的外廊,可作為集合與迎送之處。這與應用了巴洛克建築語彙的一高女校舍本棟(今日自強樓)的紅磚折衷式樣,在造型式樣和建築手法上皆大異其趣。
(未完待續)
〈照片1〉二高女校舍及其入口(資料來源:台南女中) |
〈照片2〉二高女校舍及其入口(資料來源:台南女中) |
〈照片3〉二高女校舍及其入口(資料來源:台南女中) |
〈照片4〉二高女校舍及其入口(資料來源:台南女中) |
〈圖6〉一高女本棟(今自強樓)平面與立面(底圖來源﹕臺南女中檔案室)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