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復後台南女中的首任校長黃濬,任期很短,但她卻做了一件對學校未來發展影響至為深遠的大事,就是將校舍從原本的南寧街的二高女搬遷到大埔街的一高女。
黃濬原籍湖南,曾赴日留學,畢業於奈良女高,「身材不高,面孔微黑,語調急切,服飾樸質」,令人覺得她是個「刻苦、熱情而富有信心的人物。」
她在1945年12月中旬到校,17日開始接收;當天學校舉行了一個簡單隆重的儀式,用流利的日語向師生說了一番話,熱切而誠懇,月底正式開始上課。
她正式到任的前半個月,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才將日本時代的一高女和二高女互換招牌,原先的「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改為「省立台南第一女子中學校」;在名義上她是第一高女校長,並兼第二高女校長,實際上大部分的一高女日籍學生都已遣送回日本,只剩零星幾位台籍學生,就合併後,繼續在原本二高女的校舍上課。
那時一高女、二高女相隔不遠,與南側的台南師範更是近在咫尺,成三足鼎立之勢。台南師範在戰爭末期,因為被日軍用為軍火庫,成為盟機的目標,被燒夷彈炸得幾乎全毀,那棟磚造的紅樓被摧殘得只剩磚牆立面,木造的屋頂和樓板都燒得一乾二淨。相對來說,一高女雖然也挨過炸彈,但損失並沒那麼慘重。台南師範戰後只好暫借北邊的一高女校舍使用。
不過,黃濬認為一高女的校舍都是用紅磚建造的,比二高女的木質建材好,又有禮堂和游泳池,便起心動念想把一高女接收下來。有一天她得到消息,說是教育廳即將發出公文,要正式同意台南師範使用一高女校舍了,她就趁公文還未發出,要求全校師生用擔架扛著各項裝備,擎著校旗從南寧街穿越南門路,由建業街進入一高女,浩浩蕩蕩,整個搬遷工程,直到晚上才結束。
1946年4月台南女中仍依舊制舉行畢業典禮,這也是黃濬校長(前排坐者左七)唯一拍過的畢業照。左三為家長會的林叔桓,左五為當時任職於國民黨台南市黨部的莊松林;右三為崔淑芬老師。 |
曾經參與搬遷的光復後第一屆校友王秀蓮,事後回想說,黃校長不知道,二高女用的其實都是珍貴的檜木。「因為造成既成事實,所以教育廳也不方便再要求我們離開了。」而二高女的校舍就留給台南師範作為學生宿舍。
這事對台南女中的發展自然有極為深遠的影響。不過,台南師範在光復後的首任校長,是中國童子軍重要領導者之一的張忠仁,有一張他站在南師斷垣殘壁間的照片;而隨他來台的女兒張寧,也正好轉入台南女中就讀,與王秀蓮同班,或許她也參與了這次大規模的遷校工程,然後回家後應也會跟父親談起此事,想必是滿心的無奈。
黃濬在任只有7個月,也是最困難的7個月。這段期間,學校舉行了舊制四年的最後一屆畢業典禮,畢業生大半都轉入新制的高二繼續就讀。課程上也有很大的變動,以前要培養柔順國民的「禮法」課程取消了,不但加強國語教學,也偏重中國史地與公民。
黃濬的作風頗為民主,學校任一事情誰都可向她提出意見,同她爭論,她則保留最後決定權。後來有一期校刊說她私生活之簡單與嚴肅,尤其感召了不少師生。「她一人住在校長官舍,不雇下女,工作之餘還自己煮飯洗衣和掃除,每天一早就步行到校,中午是簡單的兩塊番藷,晚上拖著疲倦的身子回來,燒晚飯後還常常處理公務到夜間一兩點鐘,因此瘦弱的身體就更加瘦弱了。」
1946年6月,黃濬終因健康問題而辭職。後來一度擔任彰化女中校長,終因身體過弱,不久又辭職,1949年2月在台北病故。
首圖說明:黃濬校長
0 意見:
張貼留言